辛集信息网

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被历史淹没的吴国平乱功臣

网络整理 2019-06-09 国内新闻

一部《三国演义》,几乎道尽了三国风流人物,正是因为这部小说,三国人物才得以被广大人民了解。但令人遗憾的是,依然有人被遗落,几湮于历史大潮中。

东吴政权,就有这么一个人,他平定了东吴内部的大部分的叛乱,完善了东吴在东南地区的政权,为东吴后方的稳定起到定鼎作用,却没能在《三国演义》中有出场的机会。他就是东吴的后将军,假节领徐州牧的贺齐。

被历史淹没的吴国平乱功臣

贺齐像

贺齐,字公苗,会稽山阴人。他的祖父贺纯,汉安帝时期的名臣,年少时曾在太学扬名,精通儒学,是个十辟公府,三举贤良,五征博士,四公车征皆不就的牛人。后终于出仕任议郎,谏言数百多被采纳,迁江夏太守。后来辞官,又在汉顺帝时和江夏黄琼、广汉杨厚同时被征辟出仕。他的父亲贺辅,曾担任过永宁县长,可以说,贺齐出身于官宦之家。

贺纯大概是第一个被记载的贺氏族人,但有意思的是,他本来不姓贺,而是姓庆。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年)三月,邓太后去世,被压制了十几年的汉安帝终于得以亲政,追封自己的生父清河王刘庆为孝德皇帝。这下好了,一旦成了皇帝,天下都要为之避讳,庆氏躺枪,只好改“庆”为“贺”,这是会稽贺氏的由来。

东南偏居一隅,贺氏虽不如“吴四姓”那么显赫,也比不上会稽四族,但山阴贺氏也算得上大族,贺齐因此养成了奢靡的习性。但他却不是一般的纨绔子弟,小时候就喜好兵事,很有才能。年轻时在本郡担任小吏,后迁剡县长。当时有县吏斯从“轻侠为奸”,败坏风气,但因为其家是本地大族,地头蛇,又与山越勾连,历任县长都不敢管。贺齐想要将其之罪,县主簿劝谏说今日给他治罪,明日寇匪就能杀到城下。贺齐大怒,直接斩了斯从,于是斯从的族人聚集了千余人攻打县城,贺齐率领剡县军民,大开城门迎战,击破乱民,一战扬名,威震山越。后来太末、丰浦发生叛乱,贺齐转任太末长,一个月就平定了叛乱。

被历史淹没的吴国平乱功臣

贺齐游戏形象

建安元年(196年),孙策至江东,最先做的就是攻取会稽,贺齐自此归属东吴,被孙策察举孝廉。时会稽太守王朗战败逃奔东冶,候官长商升聚兵相助。孙策遣南部都尉韩晏征讨不利,于是以贺齐代理南部都尉,这下好了,贺齐的威名可不仅仅在山越之地,而是整个广袤会稽郡,商升不敢与贺齐为敌,奉上印绶投降,却被手下宗贼张雅、詹彊反杀。二人不愿投降,自称将军、太守,聚众抵抗。贺齐兵少,停驻不前,恰在此时张雅和女婿何雄争权,贺齐趁机设计使二人失和,互相攻击,然后趁机进兵,大破张雅,詹彊因而恐惧,率众投降,会稽这才最终安定。经孙策同意,在贺齐的主导下,分候官之地置建安、汉兴、南平三县,这是八闽大地置县之始(候官不是县,是同一级别的行政区域)。

被历史淹没的吴国平乱功臣

之后数年,孙策转战平定江东之地,贺齐大概就是忙于析地置县,稳固孙策的后方统治。建安四年,孙策析章安置松阳县,推测也应该是以贺齐来执行。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而亡,东吴内部发生动荡,孙权忙于巩固地位,期间平定庐江太守李术以及西部各县的叛乱,贺齐依旧镇守会稽腹地——会稽太守为孙权本人,郡丞是东吴未来的丞相顾雍,行太守事。

直到建安八年(203年),孙策亡故带来的影响还未消失,这一年,孙权攻江夏未果,鄱阳、乐安再次发生叛乱,新置的建安、汉兴、南平也同时发生山越叛乱。于是贺齐再次出兵平叛,于建安设都尉府,顾雍调集县兵五千,命各县令、长亲自带兵前往听命于贺齐。此时反贼洪明、洪进等五人,各聚众万户——注意是“户”不是“人”,一户至少三人,平均有五人,屯驻汉兴;吴五、邹临各聚众六千户分屯大谭、盖竹,想要联合起来攻取馀汗(即余干)。贺齐要进兵汉兴征讨洪明、洪进等人,就必须经过馀汗,因为担心被吴五、邹临抄了后路,于是命松阳长丁蕃留下防备。丁蕃本来与贺齐在相邻的城市任职,地位相当,感觉这是对自己的羞辱,不愿服从命令,于是贺齐将其斩杀,一时间全军慑服,没有人再敢怠慢军令。分兵防备吴五、邹临后,贺齐进军汉兴,连续大败叛军,阵斩洪明,其余人被吓住,纷纷投降。于是贺齐再转攻盖竹、大谭,迫使吴五、邹临投降,平息了此次叛乱。这场战乱下来,贺齐再次以少胜多,斩首六千,山越将领尽皆被擒,重新确立了东吴对三县的统治,贺齐也从降卒中收得精兵万余人,孙权拜贺齐为平东校尉。两年后(205年),豫章郡上饶县发生叛乱,贺齐再次出兵镇压,分上饶、建安之地置建平县,属会稽郡。

建安十三年(208年),三国最关键的一年。这年春天,孙权第三次西攻江夏,尽发精锐之士,终于杀黄祖为父报仇而屠城,掳掠数万人。又是在这个时候,丹阳黟县、歙县山越叛乱,贺齐再次领兵转战丹阳,先是平定武彊、叶等四乡,上表以叶乡为中心置始新县。歙县贼帅金奇、毛甘聚万户分屯安勒山、乌聊山,黟县贼帅陈仆、祖山等聚众二万户屯驻林历山,与贺齐相持。林历山高数十丈,山路险峻,不容大军上山,叛军居高临下投石,士兵无法攻上山,致使平叛没有进展。于是贺齐亲自前往观察地形,暗中选择百余身手敏捷之人,夜间悄悄于险处登山,然后分散开来吹角击鼓,作大军已攻上山之势。叛军一群乌合之众,顿时大乱,守卫要道的贼人也惊惶逃走,贺齐趁机率军上山,击破陈仆等人,斩首七千,其余贼帅畏惧贺齐,于是出降。贺齐再次上表,分歙县之地置休阳、黎阳、新定三县。孙权于是加贺齐为偏将军,以六县置新都郡,治始新,贺齐为首任太守,次年,贺齐开始修筑始新城。这是东吴政权第一次建立郡级行政区域,执行者即是贺齐。因为新都新置,所以贺齐没赶上这年冬天的赤壁大战,依旧是在东吴腹地镇守。

被历史淹没的吴国平乱功臣

建安十六年(211年),孙权从吴县移治秣陵,前面才走,后面馀杭宗贼郎稚聚众数千人,起兵叛乱,狠狠在孙权脸上扇了一巴掌。这次又是贺齐带兵入吴郡平叛,战后上表析馀杭县置临水县。当叛乱平息后将要返回时,孙权为其设宴送行,请他登上自己的车同行,就如同贺齐在郡中出行的威仪,并对贺齐说,做人应当努力奋斗,只有勤奋积累如此功绩,才有如此荣誉,陪贺齐走了一百多步才返回。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攻孙权于濡须,这一年,豫章东部宗贼彭材、李玉、王海等聚众万余人叛乱,还是贺齐再次带兵入豫章平乱,诛首恶而降之,挑选精壮为兵,升任奋武将军。

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征合肥,贺齐终于等到机会对外作战。但是很不幸,孙权的军事能力不行,又遇上了张辽,合肥一战,孙权损兵折将,退兵时又被张辽追击,差点被抓。值得一提的,是此战中抢回了徐盛受创丢失的武器。战后孙权回到大船上召集诸将饮宴,贺齐流着泪劝谏孙权以后不要做这种危险的事。孙权表示惭愧,但从其后来的行为来看,是听得进去但做不到。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鄱阳民尤突被曹魏拉拢,接受曹操的印绶,化民为贼,起兵作乱,丹阳郡陵阳、始安、泾县全都有人与其勾连。贺齐与陆逊前往鄱阳郡平叛,大破尤突,斩首数千,震服乱军,丹阳三县乱军因此投降,贺齐再次挑选精兵八千。此战过后,贺齐升任安东将军,封山阴侯,自此镇守扶州至皖城的长江天险。陆逊也因此战升任建威校尉,成为军中新星。

黄武(孙权年号)元年(222年)八月,陆逊才击破刘备,九月魏文帝曹丕即派曹休、张辽等人伐吴,时东吴前将军吕范领水师迎战于洞口,十一月遭遇大风,船覆溺水而亡者数千人,一时间士气大降。贺齐参与了此次大战,因为距离较远,被安排在新市驻扎,得以全军。与战诸将渡江后,靠着贺齐压阵,才得以重结阵势。贺齐出身富足之家,生性奢侈,兵甲精良,就如同有强迫症一样,就连战舰上也都雕镂彩饰,一水的青色篷盖、绛色帷幔,桅杆桨橹上纹彩,连绵在一起,远望如山,曹休因此忌惮而退兵。战后贺齐因功迁后将军,假节领徐州牧。当然,徐州在曹操治下,孙权这也是慷他人之慨,给虚职而无权。

黄武二年(223年),贺齐率糜芳、鲜于丹攻取蕲春,俘获此前背叛东吴的魏蕲春太守晋宗。这是贺齐在史书上最后一次出场,四年后,贺齐病亡,其子贺达、贺景也是一时良将,其孙贺邵,孙皓时官至东吴太子太傅,后被冤杀。

纵观贺齐一生,功业不少,却声明不显,《三国演义》中甚至没有提及,究其原由,大概因为贺齐的功业都在平定内部战乱,维护东吴后方统治上,但内战远不如外战显功,建安二十一年还跟着贺齐讨伐鄱阳贼的陆逊,因为夺取荆州之战出力,到建安二十五年,已经被孙权任命为大都督,于夷陵拒刘备,贺齐还在原地踏步。以为本身涉及的事件与“三国”没有什么交集,所以罗贯中才将其隐去不表,以至于现今大多数人不知其名。

从官职上看,在所有武将中,贺齐的官位远超周瑜鲁肃吕蒙,除了丁奉因年纪小活得久官职比他高,所谓的“十二虎臣”也无出其右。然而这却是三十多年的苦干熬出来的,干着吃力的活,却没有别人的风光,也无法掌握重权,一生都在地方上打转。如周瑜三人,北拒曹操,西遏刘备,掌管东吴军事大权,陆逊陆抗父子接连担任大司马,达到武将的最高成就,这些都是贺齐所没有的。贺齐的功劳或许不如周瑜三人,但对孙吴的贡献却要超过“十二虎臣”,可无论是在史书上,还是在民间传说,贺齐的名声都不如上述之人,绝对是被淹没了风流人物。

从建安元年算起,贺齐也是东吴元老级人物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孙权宁愿将贺齐这样的大将放在后方也不调至前线与曹操、刘表、刘备作战?不是罗贯中写《三国演义》将其隐去那么简单的原因,造成这种结果有着深刻的时代根源。

首先,孙策夺取会稽时,因为一些大族的轻视,杀戮过重,《三国志》记载孙策“据会稽,屠东冶”,引起了许多会稽人氏的不满,所以会稽的叛乱比较多,因此孙策、孙权相继担任太守,为的就是加强对会稽的统治,防止会稽动荡。贺齐作为会稽人氏,虽然为孙氏所用,但免不了被怀疑,这也是贺齐不能登高位的原因。

其次,作为武将,先天就受皇帝的忌惮、压制。贺齐每次平乱,动辄增兵数千,可以说是在平乱中扩充了实力。要知道以东吴兵制,是父死子袭,这些兵马都是私兵,再加上他出身会稽,自然会引起孙权的忌惮。作为统治者,孙权于是限制贺齐再立功勋,将其留在内部镇守,否则一旦对外作战中立下功勋,就要“狡兔死,走狗烹”了。

最后,吴会之间的矛盾。自吴会分治以来,会稽人氏与吴郡人氏之间的矛盾就一直存在,从孙策开始,东吴的这种内斗数十年间从未断绝,而且随着皇帝昏聩,愈演愈烈。孙权治吴,先天上吴人就处于上风,对会稽籍人氏进行压制也就不可避免,阻止贺齐立功也就是应有之意了。

虽然贺齐在全国范围内名声不大,但在淳安(原始新)县,后人却为其建立庙宇祭祀,并此衍生庙会,1959年,因新安江大坝截流,贺齐庙被淹没,庙会中断。2008年,贺齐庙在梦姑塘文化公园重新修建,再次举办中断多年的庙会,2009年,贺齐庙会成功申请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被历史淹没的吴国平乱功臣

本文作者:三国逐梦(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0063321476825607/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三国   孙策   三国演义   历史   孙权   汉安帝   顾雍   黟县   上饶   松阳   丹阳   吴国平   南平   歙县   和熹皇后   汉顺帝   鄱阳湖   小说   乐安   庐江   余干   会稽山   福建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