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集信息网

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从皇太极两攻朝鲜的现象,看满清筹划入主中原的偶然性。

网络整理 2019-05-13 国内新闻


从皇太极两攻朝鲜的现象,看满清筹划入主中原的偶然性。

皇太极两次进攻朝鲜,事后看来,是有相当的政治和军事上的考量。

大明朝作为宗主国,是负有保卫和调和周边藩国的纠纷,以及宣扬大明国威的责任。可是,对这两次关键外战的处理,崇祯皇帝,显示了他对地缘政治把控的平庸。

同时,从此事中也可以看出,李闯军对大明国力的摧残,也是清晰可见的,很多事情不是到了亡国,才有迹可寻。

于1627年发生的后金首攻朝鲜,和1936年清国次攻朝鲜的两次战役。看似都在攻打朝鲜,却是进一步削弱了大明的国际权威,及打破了明朝辛辛苦苦在东亚地战略布局,而形成的军政战略均势。

剁掉了朝鲜,等于拆掉了明朝这座大楼外的一个支撑。而在这座大楼的里面,李自成的拆迁队也正在加紧拆梁锯柱。

事实证明,满清代大明入治中原,其本身实力是绝对不够的,甚至可以说,其实力是相当的弱。借得确实是李自成这个内推。

而且,李自成至死也不会明白,打来打去这么多年,原来都是替大明的藩国、后金作嫁衣裳

这种实力孱弱的状况,自满清入关定都时,依然还存在着。在后续所必然要面对地攻掠南明、大顺军、大西军时,满清犹担心十万之满兵,或因军力匮乏,而惧不敷使用。

即便到了康熙朝“平三藩”之时,康熙大帝也差点毁于八旗军力不足的痼疾。要不是汉奸吴三桂首鼠两端,逡巡不前,放弃过江而坐失良机。

满清或可在少年天子康熙的带领下,溃逃重回东北的盛京,也不无可能。

从皇太极两攻朝鲜的现象,看满清筹划入主中原的偶然性。


“堡垒,从来是自内部攻破”的政治法则,再一次证明,它在政治、军事斗争中的普适性和正确性。

限于篇幅,战略方面就点到为止。回头先说后金(大清)两攻朝鲜这些事。

第一次是“丁卯之役”。努尔哈赤借“七大恨”为由,脱离了大明的管制,并与原宗主国大明开战。

此时东亚的藩国朝鲜,对大明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在这里当然还要算上,明将毛文龙踞守朝鲜皮岛,对后金所造成的掣肘之患。

这种犬牙交错的态势,使得后金在反抗大明,进而取而代之的战争前景,显得十分暗淡和渺茫。

后金无法实施全力攻击宁、锦、山海关,进行对大明踹门而入的战法,正来源于他很害怕窝在他的后方,还有一双盯着他屁股的朝鲜眼睛。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李自成的内推,再加上一个仅够自保的朝鲜(含毛文龙),与我们成犄角之势的钳制。后金将永远会被限制为仅满足于一掠就得走的弱小国家。

努尔哈赤、皇太极的任何伟大理想,将不得不在并不太强的明、朝联盟的面前,撞个粉碎。

从皇太极两攻朝鲜的现象,看满清筹划入主中原的偶然性。


这种进退不由心的窘境,令有远大理想的努尔哈赤暴跳如雷,却又对明、朝联盟无可奈何。

明、朝联盟的建立,缘于朝鲜长期浸淫在中原文化熏陶之中,其对大明的依恋,是十分明显的。

史载,经大明和历史上中国对朝鲜的多次雪中送炭的支援,已逐渐将明、朝(中朝)宗藩关系打造成“恩同父子,义则君臣”的最高境界。这种“父子君臣”的关系,已远远超出了当今国际关系中,所定义的盟友关系。

但努尔哈赤是聪慧的,他自知搞不动明、朝关系,就返身去做蒙古的工作。为满清后世打通了另一个东亚盟友的关系。

等到皇太极即位之时,稍加恐吓利诱,满蒙关系便就进了一大步。也不奇怪,游牧民族之间的共同语言,总会是多一点。

然后,皇太极一边稳住大明,让其不会攻打后金,一边准备去收拾朝鲜。同时,后金经济的不堪重负和辽人逃朝,更加加快了皇太极对朝鲜磨刀的速度。

从皇太极两攻朝鲜的现象,看满清筹划入主中原的偶然性。


1627年,皇太极命阿敏(努酋之侄)、济尔哈朗(努之侄)、阿济格(努之子)、杜度(努之孙)、岳讬(努之孙)、硕讬(努之孙)诸贝勒统兵出征朝鲜(以上出战各将,均无皇太极之子)。

皇太极宣布发动这次战争的目的是,“朝鲜屡世获罪我国,理宜声讨。然此行非专伐朝鲜也,明毛文龙近彼海岛,倚恃披猖,纳我叛民,故整旅徂征。若朝鲜可取,则并取之”,

拆散明、朝宗藩、破除后方威胁,皇太极目的性之明确昭然若揭。

应该知道,这种战略指向,决不是以前惯常于劫掠的后金所应该做的。从这里可以看出,皇太极在首攻朝鲜之时,就做起了入主中原之梦了。

可惜朝鲜太弱了,明朝又没及时觉察后金的企图,以为双方是寻常的纠分,而听之任之。

后金一路推到汉城。后来大明知道其意图后,欲派兵援朝,又被保守且正中皇太极议和之计的袁崇焕所反对。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袁崇焕,在既要应付李闯,又要出兵朝鲜,还要稳守辽边的境况下,面对大明国力之衰竭,不仅臣妾实在做不到,即便崇祯皇帝亲自出马,也不行呀。

然后,阿敏就率军从朝鲜凯旋了。

从皇太极两攻朝鲜的现象,看满清筹划入主中原的偶然性。


此战,朝鲜被迫与后金结为“兄弟之国”,但朝鲜拒绝了满清明确要求地,与大明的断交之议。

第二次是”丙子之役”。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大清,皇太极改汗为皇帝。同年,大清开国首战,便兵锋再指朝鲜。

皇太极以朝鲜违背盟约为由,入侵朝鲜。(朝鲜多次消減岁贡,并加强对清边之警戒力量,主要原因是,仍视大明为宗主,并与清谈起了三角恋爱,这极大偏离了大清清除卧榻之侧威胁的既定目标,只要满清要入治中原,这就是威慑。如果甘心做小国,则无碍。满清文的不行,又来武的了)

派济尔哈朗守沈阳,阿济格、阿巴泰(努酋之子)守辽河入海口,以遏制明军。皇太极率领清骑12万入侵朝鲜。

又令多尔衮(努之子)、豪格(皇太极长子,非太子)分统左翼满洲、蒙古骑兵,从宽甸进入长山口;多铎(努之子)、岳托等人,率数千军队接应。

从皇太极两攻朝鲜的现象,看满清筹划入主中原的偶然性。


皇太极与代善(努之子)率中军入侵朝鲜(以上出战将领,仅豪格为皇太极之长子,熟悉清史知道,豪格死于入治中原后,多尔袞的构陷之中)。

又是一通长推猛进,势如破竹兼摧枯拉朽,朝鲜君臣,又像上次一样坐困愁城之中(为什么大明不在“丁卯之役”后,加强朝军的力量,为什么不在满清发动“丙子之役”之时,派明军乘虚突袭东北)。

此战毕。清、朝双方遂筑坛盟誓,上缴大明所赐朝鲜之诰命敕印,并被迫放弃了明、朝宗藩之关系。新奉大清为正统,并接受大清册封,年号也弃明为清,逢年岁贡,送去质子2人,给大清质押。

清军在回国途中,又顺势攻下皮岛。

自此,由于大明王朝的战略失误和拱手壁观,硕果仅存的外部支撑(包括明军所占皮岛,毛文龙所遗之东江军,也不禁打呀)被眼睁睁地砍掉。

同时,满清推倒大明之大厦,虽不言一蹴而就。但坐在桃树下,等待中原的李闯奋力摘桃子时,不小心将桃子掉到大清的嘴中,将成为目标明确、意志坚定的皇太极,下一场的筹划了。

从皇太极两攻朝鲜的现象,看满清筹划入主中原的偶然性。


从皇太极两攻朝鲜的现象,看满清筹划入主中原的偶然性。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穿越历史的迷雾,检视历史的足迹,仰望历史的辉煌,感怀历史的沧桑。“剑雄品评文史经济”与您同学同行,同喜同叹。您的关注,是我奋笔疾书的动力,您的阅读,是我剖析探幽的初衷。

本文作者:剑雄品评文史经济(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0074101299544588/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皇太极   朝鲜   明朝   努尔哈赤   清朝   李自成   崇祯   毛文龙   历史   袁崇焕   康熙   蒙古   吴三桂   政治   爱新觉罗·阿济格   经济   山海关   沈阳   南明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