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集信息网

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深得孔孟之道的曾国潘,为何对老百姓心狠手辣

网络整理 2019-05-06 国内新闻

曾国藩是一个被后人玩坏了的人,在我们上一辈人眼中,这是一个屠戮农民起义的刽子手,是地主阶级的走狗。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对曾国藩的看法也不再局限于阶级史观的范畴内一味地批判,对他的看法和评价也逐渐的多元化。近几年曾国藩更是行情见长,成为各种成功学的座上客,后世研究、解读曾国藩的书可谓是汗牛充栋。

深得孔孟之道的曾国潘,为何对老百姓心狠手辣

曾国藩作为在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不可绕过的一个人物,他身处历史变革的洪流之中,他身上折射出历史与近代的碰撞,东方与西方的融合与对抗。

今天也不免流俗,说一下曾国藩身上的一个让人困惑的矛盾。

前文提到,对曾国藩的批评者大多集中于滥杀无辜,杀伐太重。首先是他在与太平天国作战的过程中,攻城略地对太平天国占领区内的百姓极其残忍,经常是军民不分,一概全杀。攻占南京之后,尸体都填满了河道,让曾国藩的幕僚都看不下去了。说实话,湘军的军纪极差,特别是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到处抢掠,把抢到的东西运回湖南,买房子置地。如果说战争中滥杀在所难免,那下面这个例子就不能用战争来解释。

深得孔孟之道的曾国潘,为何对老百姓心狠手辣

曾国藩在长沙办团练的时候,负责维护地方治安,长沙有一家米店长时间哄抬物价,以次充好用发霉的米卖给老百姓。老百姓忍无可忍,砸了米店,有的老百姓趁乱抢米,当时的曾国藩逮捕了廖人和为首的十三个带头抢米的人。带头抢米的这些人也都是普通老百姓,因为受了奸商的气,一时气愤而已。曾国藩不顾众人的反对,一意孤行将这十三个人砍头示众,这其中最小的只有十七岁,最大的已经六十一岁了。

如果说曾国藩就是一个带兵打仗的武将,这也不足为奇,而曾国藩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理学家。不管是在当时还是在今世,都被认为是一个读孔孟之道的儒家典范。儒家讲的是仁义礼乐,特别是仁,可以说是整个儒家文化的核心,仁是立身之本。检视曾国藩的一生,确实做到了儒家文化说的克己复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为什么这么一个通晓周公之礼的道学家会如此的弑杀?

曾国藩身上所体现出的矛盾,体现了中国自秦汉以来国家运行的方式。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是儒家文化,用儒家文化的"父父子子君君臣臣"来约束人们,将广大的老百姓至于自己的统治之下。

深得孔孟之道的曾国潘,为何对老百姓心狠手辣

而一旦有老百姓打破这些禁忌的时候,统治者就会用各种严厉的手段来处罚。统治者对不守礼教,犯上作乱的人从来都是毫不留情,没有丝毫的仁政。这就是所谓的"外儒内法"的统治政策。用儒家的思想构建出礼法和社会结构,用法家的严厉手段来维护社会结构。

曾国藩作为一个对中国历史有着深刻认识的人,不会像迂腐的书生一样,保守着孔孟之道。他深知孔孟之道只是用来在太平年月约束老百姓的,在乱世就必须用重典。前文中提到的那个抢米的案子,虽然十三个人死的无辜,但是当时太平天国兵临城下,各地匪患四起,老百姓忍饥挨饿的很多,如果不用重典,这些忍饥挨饿的人难免铤而走险,社会安定就会面临很大的威胁。为了大局的稳定,曾国藩只能收起孔孟之道,拿出政治家的杀伐果断,用十三颗人头来稳定大局。

深得孔孟之道的曾国潘,为何对老百姓心狠手辣

曾国藩作为"中兴第一名臣",儒家的教育让他有了对君王的忠贞,为了维护他所谓的"礼法",他不惜采用杀伐的手段来达到维护君王统治的目的。他身上的矛盾,就是中国文化一直以来的矛盾,在这种矛盾的平衡中,中国颤颤巍巍,前行两千多年。

本文作者:书包里的手机(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7718175603163652/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曾国藩   太平天国   历史   儒家   曾国荃   文化   中国历史   哲学   长沙   秦汉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