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集信息网

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江都王家楼王氏族谱与《扬州十日记》(扬州江都仙女镇)

网络整理 2019-05-08 国内新闻

南明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四月,清军多铎南下攻打扬州,南明弘光朝兵部尚书史可法督师扬州军民进行了殊死抵抗。农历四月二十五城陷,清军在城内进行了血腥屠杀。当时的幸存者王秀楚记下了城破后十天中的亲见亲闻,名曰《扬州十日记》。

《扬州十日记》是一本记史著作。全书八千余字,揭露了清军杀人如麻、流血有声的暴行。随着清军入主汉地,扬州屠城的记载而被刻意掩盖,《扬州十日记》也就一直被列为“全毁书目”。辛亥革命前夕,有心的留日学生从日本将此书翻印,带回中国,“希望使忘却的旧恨,助革命成功”(鲁迅先生语)。直到这时,《扬州日记》才为世人所知。

江都王家楼王氏族谱与《扬州十日记》(扬州江都仙女镇)

由于书中记载存有矛盾之处,死亡人数亦有夸大的成份,所以,对于此书的真伪及是否真有王秀楚其人,古今学者一直存有质疑与争论。(头条号:江都史话 原创作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后来,江都仙女庙王家楼村的王氏族谱《王氏家乘》面世,依据其所录之内容,终于使世间这场争论有了一个较为明晰的答案,并有助于对《扬州十日记》与王秀楚其人研究的深入。

距仙女庙东南三里多路,有一个叫王家楼村的地方,紧靠现在的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它是一个由王姓家族聚族而居的大村落,其中分为东、南、西、北、中五个自然村庄。因村庄东边有一座在当时少有的二层楼房而远近闻名,故名“王家楼”。

江都王家楼王氏族谱与《扬州十日记》(扬州江都仙女镇)

大前庄处于王家楼中心,是这支王姓家族的发祥地。庄中有十座建于清乾隆中期的坐北朝南的建筑,均是前后三进六厢、自成院落的大瓦房。这十座建筑青砖灰瓦一字排开,东西长约200米左右,南北计跨50—60米,可谓气势雄伟,气派不凡。

王家楼村的王氏乃太原王羲之嫡系后裔的金坛塔山一系,其始姐为太原王氏第八十世孙王和。王家楼村的王氏族谱《王氏家乘》现存三种不同年代修撰的版本,计11卷12册。其中嘉庆年间的存一卷一册;咸丰年间的存4卷5册;民国年间的存6卷6册。从嘉庆、咸丰年间族谱可知,《王氏家乘》始创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继修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与嘉庆十二年(1807),续修于咸丰十一年(1861),复修于民国七年(1918)。乾隆年间的谱序为杨绍印撰,《王氏大成家谱序》为“赐进士探花及第……年家眷门生徐乾学”于康熙庚午(1690)岁菊月(八月)作。(头条号:江都史话 原创作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江都王家楼王氏族谱与《扬州十日记》(扬州江都仙女镇)

从王氏族谱中得知:塔山王氏元末时因“社会动荡,山冠纵横,民不聊生,塔山故址遭其焚掠,无有宁止”,所以除少数人坚守塔山外,余者遂分徙四方。其中,太原王氏八十二世孙王秀楚的祖先王处位一支便徙至扬州北关下。

据王氏族谱(咸丰本二卷与民国本二卷)记载:王家楼王氏始祖王和之父王肇庆,乃太原王氏七十九世孙,会试归途,经扬州,游平山堂,巧遇早先迁扬州的同族兄弟、太原王氏八十二世孙王秀楚的祖先,在其诚心邀约下,也迁来扬州,并在扬州娶杨氏生王和。而后王和又于十六世纪晚期从扬州迁往仙女庙东南之地繁衍,并逐渐形成了聚族而居的王家楼村。

江都王家楼王氏族谱与《扬州十日记》(扬州江都仙女镇)

史可法绝命书

王秀楚与王家楼王氏虽同宗,但不同支。而王家楼村在《王氏家乘》中仍有《秀楚公事略》的《附志》。《事略》写道:“桂林公迁扬时,与秀楚公之祖同家于城,至和公始东徙。秀楚公者,和公之族孙也。崇祯乙酉夏四月十四日清兵南下逼扬州,未几,城陷。明阁督史公殉节,清兵屠城十日,秀楚公一门数十口,昆弟、妻子、妾媵及其他朞功亲属死亡殆尽,只公孤孑一身,可谓再世矣。著有《扬州十日记》一书,流传于世。书中实录皆亲历也。时往来城乡间,与我宝栋诸公闲话沧桑。殁后,我栋公命子孙春秋佳节,为之设祭展墓,例于我本支祖先焉。”

由此可知:王和之父王肇庆迁来扬州后,与王秀楚先辈“同家于城”,王和后徙仙女庙。在政权更迭、扬州屠城后,王秀楚一家只剩下他孤身一人。此后,王秀楚与仙女庙王和后人王宝栋等人一直保持联系,长相住来,共话沧桑。王秀楚死后,王宝栋念其无后,便将王秀楚视为本门先辈,命子孙循例祭扫。同时,在王家楼的《王氏家乘》中以《附志》列入,以示不忘前辈之恩德。

江都王家楼王氏族谱与《扬州十日记》(扬州江都仙女镇)

史公祠

由此可知,王秀楚是实有其人,《扬州十日记》乃王秀楚所作,且为“亲历”、“实录”。

关于《扬州十日记》,最早将其译成英文介绍给世界的,是一位江都人,名叫毛如升。

毛如升(1911—1940)原名毛如杰,江都邵伯人。他在邵伯读完小学后,考入扬州中学,初中毕业后辍学在家。他勤奋好学,自修两年后,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外文系,后在中美文化交流中心供职。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后,他激愤于日寇的暴行,联想到明清之间发生在家乡的那一场民族悲剧,为激励国人的御侮之志,便把《扬州十日记》译成英文,先后在《天下》、《西风》等杂志上发表。书中有美国密西根大学贝德博士写的序,对其评价甚高,称为“近年来中英互译之作中占一重要地位。” 朱毓麒(海流 漉淇)

本文作者:江都史话(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5196069531288071/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扬州   嘉庆帝   乾隆   多铎   史可法   咸丰   南明   日本   大学   王羲之   肇庆   春秋战国   南京大屠杀   英语   鲁迅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