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集信息网

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他半生飘零落魄,得势后却穷凶极恶,还自言日暮途远就要倒行逆施

网络整理 2019-05-08 国内新闻

当年齐赵倚黄昏,曾叹蒙恬灭子孙。一日上天沾五鼎,依然蜚粟度龙门。” 这首诗出自南宋陈普 《咏史·主父偃》,短短数语,便勾画出汉武帝年间宠臣主父偃多变复杂、大起大落的一生。

他半生飘零落魄,得势后却穷凶极恶,还自言日暮途远就要倒行逆施

王刚版本主父偃,多表现其奸诈的一面


一、半生寥落

主父偃是齐国临淄人,根据唐代修撰的谱牒姓氏之学专著《元和姓纂》记载,春秋时期赵武灵王把皇位传给小儿子惠文王后,自称“主父”,也就是太上皇的意思,后来以“主父”为姓氏的都是赵武灵王的后人。其中一支移居齐国,主父偃就是他们的后裔(时至今日山东临沂依然有主父姓氏存在,只是人数较少)。

先王的血脉并没有给主父偃带来多少荣光,他先是学习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长短纵横术”,后又学习了《易》、《春秋》等,在当时,可谓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主父偃自觉学问不错,希望能在家乡齐国谋得一官半职,但齐国是儒家的大本营,不学儒术的主父偃得不到主流学界的认同,处处遭到排挤,走投无路的主父偃不得不远走他乡,他北游燕、赵、中山等国,却无一诸侯愿意收留他,年过四十,半生潦倒。

不得已,主父偃来到了长安,元光元年,他投奔到大将军卫青府上,卫青为人木讷,却十分欣赏主父偃的才学,连续多次向武帝推荐,但武帝并未重视,时间一长,主父偃也失去了耐心。

他半生飘零落魄,得势后却穷凶极恶,还自言日暮途远就要倒行逆施

主父偃与汉武帝

二、长安发迹

走投无路的主父偃决定赌一把,他把自己对时局的看法写出来直接上书武帝,共有九条政事,其中八条为内政律令,一条为对外征伐匈奴。这份奏章的前八条都湮没在历史中,但那条对匈奴的意见却完整保存下来:“夫兵久则变生,事苦则虑易。乃使边境之民敝靡愁苦而有离心,将吏相疑而外市,故尉佗、章邯得以成其私也。夫秦政之所以不行者,权分乎二子,此得失之效也。

从字面上看,主父偃的建议与武帝采取的强硬外交政策南辕北辙,但字面以下,却隐藏了另外一层含义,那便是战事一起,必然导致将领拥兵自重,尾大不掉,他用秦朝的尉佗(就是赵佗)、章邯举例,尉佗率 50 万军队出击南越,章邯率 70 万骊山刑徒出战函谷关,结果前者拥兵自重,见死不救,后者受赵高排挤,献关投降,直接导致秦朝国祚历二世而亡。

主父偃提到的,正是武帝所担心的,作为雄才大略之主,武帝驾驭群臣的帝王之术震铄古今,但权力越大,危机感越强,此前从未有人谏言此事,主父偃的出现填补了历史空白,武帝当天即召主父偃入宫,君臣交谈之下,十分融洽,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主父偃也凭借此策,与提出“土崩瓦解论”的徐乐、“史论战机”的严安, 一起拜为郎中。此后主父偃青云直上,一年之内四次升迁,从郎中到谒者、中郎,直到中大夫。

他半生飘零落魄,得势后却穷凶极恶,还自言日暮途远就要倒行逆施

三、大展拳脚

主父偃的代表作叫做《推恩令》。自文帝时代,汉廷中枢就对各色封国头痛不已,他们不仅占有广大的国土,还拥有强大的军队和富饶的资源,稍不留神就起兵反叛,贾谊曾在《治安策》中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希望通过让诸侯子孙分享土地的方式,来分化诸侯国,但文帝为人软弱,加之西汉立国不久,削藩的需求并不强烈,“七王之乱”后,汉廷与封国的矛盾开始激化,汉景帝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削弱诸侯王,但至武帝继位,一些大国仍然“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严重威胁中央集权制度。削藩就变的十分紧迫。

主父偃的《推恩令》与贾谊的《治安策》如出一辙,他建议分封诸侯子弟为列侯,不局限于嫡长子继承制度:“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名义上施恩”。名义上是施恩,实则用一种合法的方式将诸侯封地凌迟,但此举十分高明,一是诸侯将封地分封给那些没有继承权的儿子,皆大欢喜,不仅不反对,还会支持;二来主父偃打着“仁孝之道”“上以德施”的旗号,委婉有效,符合武帝心理预期,也能为王臣所接受。“推恩令”施行以后:“齐国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三,及天子支庶为王,王子支庶为侯,百有馀焉”,困扰汉朝多年的诸侯国问题就此烟消云散!

外交方面,主父偃也有建树,元狩二年,武帝派遣卫青、李息率兵出击匈奴,收复了河套以北原秦王朝的辖地,并在阴山以南的河容地带设置了朔方郡,由于地处偏远,朔方是守是留,朝廷上下意见不一,丞相公孙弘认为认为朔方前出塞外,人迹罕至,意义不大。而主父偃则坚持认为朔方应该屯兵驻守,在他看来,朔方位于长安以北,是守卫都城的前哨,如果匈奴占据朔方,快马一天一夜就能抵达长安,于汉廷是个极大的隐患,如果汉军站住朔方,并以此作为对匈奴作战的前哨,则事半功倍。为此,主父偃提出移民戍边,延展国土,他的建议最终为武帝所接纳。

他半生飘零落魄,得势后却穷凶极恶,还自言日暮途远就要倒行逆施

西汉地图,可见朔方地位的重要性

历史也证明了主父偃的超前眼光,漠南之战中,卫青率六将十余万人经朔方出高阙,向北出塞六七百里,大败右贤王部。较以前自云中出兵,大大节约了行军时间,战果不可同日而语。

四、倒行逆施

主父偃的才华是毋庸置疑的,但他早年曲折的人生经历,扭曲了他的人格,在飞黄腾达后,这些创伤后遗症一股脑跑了出来。

(1)收受贿赂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中两次记载主父偃收受贿赂。一次是尊立卫子夫为皇后,一次是揭发燕王刘定国乱伦,两次大事件打响了名头,大臣们或处于巴结,或处于害怕,纷纷行贿与他,“赂遗累千金。”

(2)陷害同僚

董仲舒是西汉大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的思想即来自于他,公元前 135 年,辽东高庙、长陵高园发生火灾,作为“天人合一”理论的发明人,董仲舒马上把天灾与人祸结合起来,写了本《灾异之记》准备上书武帝,却一不小心被来访的主父偃给偷走了,并交给了汉武帝,汉武帝对董仲舒这种做法十分不满,还找到董仲舒的一个学生来与其对质,让董仲舒当众出丑,此后董仲舒再不敢妄言“天人合一”,而主父偃也被打上了“艰险无赖小人”的印章,大家避之不及。

他半生飘零落魄,得势后却穷凶极恶,还自言日暮途远就要倒行逆施

西汉封国地图,可谓诸侯林立

(3)逼死齐王

这事说来蹊跷,武帝老娘王美人打算将外孙女嫁给齐王刘次景,派了一个叫做徐甲的宦官去提媒,主父偃听说后,私自找到徐甲,希望徐甲此行顺便做件好事,将自己的女儿嫁给齐王做妾,徐甲满口答应。哪知齐王刘次景是个浪荡货,先是冷落老娘给他找的媳妇,后又与自己的姐姐乱伦,其母亲纪太后也不是个省油的灯,自己儿子淫乱不说,还对前来提媒的徐甲恶言相向,“王有后,后宫具备。且甲,齐贫人,急乃为宦者,入事汉,无补益,乃欲乱吾王家!且主父偃何为者?乃欲以女充后宫。”不仅骂了徐甲,连主父偃也不放过。主父偃是个睚眦必报的主,当年在齐国郁郁不得志,经此一事,更是仇上加仇,他找个机会让武帝派遣他去齐国做国相,借机举报齐王乱伦一事,刘次景听说东窗事发,受不了压力,一死了之。

五、身死名灭

主父偃的嚣张行为引发了朝廷上下诸多大臣不满,有人劝他不要太过张扬,但他已经被权欲冲昏头脑,根本听不进去,自言“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我阸日久矣。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他半生飘零落魄,得势后却穷凶极恶,还自言日暮途远就要倒行逆施

汉武帝是大有为之君,重用主父偃并不奇怪

鼎是古代贵族们吃饭的食器,不同等级的人用鼎的数量有严格规定,天子用九个,诸侯王用五个,一般大臣最多用三个。按照个人二十岁结发,主父偃此时年纪已过六十,自觉“日暮途远”(此说法源于春秋时期鞭尸楚平王的伍子胥),于是不再考虑将来,只求当下痛快,不惜“倒行暴施”,不能不说,主父偃已经完全心理变态。

齐王自尽的消息传到长安,朝堂哗然,曾经得罪过主父偃的赵王刘彭祖害怕遭遇同样的命运,就先下手为强,向武帝告发主父偃“受诸侯金,以故诸侯子多以得封者”。刘彭祖也不是什么好人,史书记载他:为人巧佞,持诡辩伤人。赵国的国相没有一个能干过两年,不是被他害死就是被他诬陷下狱。但宗亲的分量让所有人不能视而不见,有了他挑头,大臣们纷纷上书弹劾主父偃,说他先是害死燕王,又逼死齐王,有离间汉室宗亲嫌疑。

作为一代雄主,汉武帝对主父偃的所作所为以及为人当然十分了解,甚至可以说,主父偃就是他的一杆枪,但此时墙倒众人推,汉武帝不愿意落个残害同姓骨肉的骂名,而诸侯王联合大臣们的行动也可以看做是大家对新政策不满的一次集中大爆发,为了平息众怒,武帝需要一个替罪羊,主父偃就成为最佳人选。

他半生飘零落魄,得势后却穷凶极恶,还自言日暮途远就要倒行逆施

伴君如伴虎,主父偃的死是必然结果

主父偃下狱后,对受贿罪行供认不讳,但对逼死齐王一事不做承认,武帝对如何处理主父偃犹豫不决,就在此时,以见风使舵著称的公孙弘说话了:“齐王自杀无後,国除为郡,入汉,主父偃本首恶,陛下不诛主父偃,无以谢天下。”不能不说公孙弘太坏了,他的论调与后世徐有贞污蔑于谦的说辞异曲同工,不从事实角度论述,而是把事情往政治正确和利益取舍方面引导,如此一来,主父偃就非死不可了。武帝下令:主父偃灭族!

日慕点评:

主父偃半生潦倒,早年的落魄生涯让他历经世态炎凉,对人性的黑暗面可谓体察至深,一朝得势后,他便大肆报复,快意恩仇,站在现代心理学的角度,主父偃早年的悲惨遭遇让他得势后急于补偿,却最终陷入了超补偿的负面作用中。西汉推崇以孝治国,道德礼法在官员评价中占据重要地位,主父偃反主流的做法必然为官场所不容。汉武帝是个大有为的君主,他赏识主父偃的才学,重用于他,让他得以一展抱负,但站在皇帝的角度,大臣们不过是他驾驭天下的棋子,有用的时候可以一年升迁四次,没用的时候也会舍车保帅,一脚踢开。太史公对主父偃的评价倒是较为客观:公孙弘行义虽脩,然亦遇时。。。主父偃当路,诸公皆誉之,及名败身诛,士争言其恶。悲夫!


参考文献:《史记》,《汉书》

本文作者:日慕乡关(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8096815402713603/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主父偃   推恩令   匈奴   南宋   卫青   秦朝   贾谊   春秋   汉武帝   西汉   章邯   赵佗   赵武灵王   历史   汉朝   汉景帝   长安   儒家   春秋时期   淮南   春秋战国   公孙弘   阴山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