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集信息网

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洪尧叶子0周年】揭秘经典军歌的诞生历程|军事|军歌|公木

网络整理 2017-07-28 国内新闻

       央视网消息:1938年8月,带着在晋绥抗日前线创作的革命诗稿,诗人公木(原名张松如)回到了革命根据地延安,与作曲家郑律成合住一个窑洞。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感,在这两位虔诚的革命者心中产生了共鸣。他们一拍即合,立志为伟大的人民军队谱曲,共同谱就属于红色革命时代的主旋律。

       “枣园多少不眠夜,赢得中华破晓天。”

       时光流入1939年。

       对日抗战愈发激烈,在红色延安的窑洞里,雄壮豪迈的《八路军进行曲》应运而生。它像长了翅膀,随着宝塔山的风、延河的水越过黄土高坡与崇山沟壑,迅速在各个抗日根据地传唱开来。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是善战的铁军,我们是民众的武装,从无畏惧,绝不屈服,永远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国境。”

       一首军歌,从抗战时期唱到解放时期,唱到和平建设时期;从《八路军进行曲》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直到最终被确立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一首军歌传唱了七十八年,全军官兵唱,全国人民唱,唱出了人民军队勇往直前的豪气,唱出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民族气节,唱出了伟大时代的声音。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听!风在呼啸军号响;听!革命歌声多嘹亮!

       【公木简介】

       公木(1910年—1998年),中国著名诗人、学者、教育家。河北省辛集人。原名张松如,公木是他的笔名。学生时代,公木积极投身革命活动,因搞暴动和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曾两次被捕入狱。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投笔从戎,经林伯渠同志介绍奔赴晋绥前线,参加由程子华任司令员的敌后游击队,任宣传股长,开始用“公木”笔名。1938年8月,受党组织委派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公木曾为《八路军大合唱》、《东方红》、《英雄赞歌》等多首革命歌曲作词,其诗歌作品主要收录于《公木诗选》。

       【郑律成简介】

       郑律成(1914年—1976年),原名郑富恩,出生于朝鲜(现韩国)全罗南道光州。郑律成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继聂耳、冼星海之后又一位杰出的优秀作曲家、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事业的开拓者。郑律成创作了大量的革命歌曲:《延安颂》《延水谣》《保卫大武汉》《生产谣》《寄语阿郎》《十月革命进行曲》《八路军进行曲》等等,被誉为“军歌之父”。还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各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09年授予)。

       【中国军歌历程】

       1939年秋,《八路军大合唱》创作完成,《八路军进行曲》即为其中之一。

       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进行曲》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歌词略有改动。

       1951年2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颁发试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将《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改名为《人民解放军军歌》。

       1953年5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重新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又将其改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1965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1988年7月25日,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歌。

       1988年7月25日,中央军委大大邓小平签署命令:“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Tags:军事   军歌   公木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