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集信息网

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于禁一降成千古恨,吕布被骂三姓家奴,此人三换门庭却未失忠义名

网络整理 2019-05-27 国内新闻
于禁一降成千古恨,吕布被骂三姓家奴,此人三换门庭却未失忠义名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

良禽择木而栖,英雄择主而事。

择主的过程,有一个观察、试用和适应的阶段,一旦发现所事之主并非心中期许之主,大可堂而皇之地离开,改弦更张,变换门庭。

对于这样的人,后人多称其为智者、贤者,谓识时务之俊杰,一般不会指责其人品高下。

我们看曹操座前第一谋士荀彧,其先事韩馥、后事袁绍,且袁绍待其“以上宾之礼”,但其“度绍终不能成大事”,投奔了曹操。

曹操座前第二谋士郭嘉,也同样得袁绍“敬礼之”,短短十数天相处下来,就对袁绍颇为失望,说袁绍“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在荀彧的引荐下,也投奔了曹操。

又如陈登,本是陶谦的手下,曾力推刘备继任徐州牧,而当刘备被吕布打败,其与父亲陈珪在名义上成了吕布的手下,不屑吕布为人,主动靠近曹操,充当曹操剿灭吕布的先导,风光一时。

再如陈群,其在刘备担任豫州刺史时被征召为别驾,刘备被吕布打败,陈群即被曹操征召陈群为司空府西曹掾属,后来成了曹丕病危时的四大托孤大臣之一。

因此可见,三国乱世,山头林立,主择臣,臣亦择主,跳槽就成为了司空见惯的常事。

于禁一降成千古恨,吕布被骂三姓家奴,此人三换门庭却未失忠义名

即使君臣之间名分已定,臣子或迫于形势,或为实现自己的某方面抱负,改旗易帜,另效新主,也是得到大家认可的。

这方面的人在三国时代多如牛毛,比较有名的如张郃、张辽、王平、姜维等。

有趣的是,以审配与张郃作比较——两人同为袁绍的手下,审配两个儿子被曹操抓住,但其忠心不改,继续顽抗,被缚后拒不投降,慷慨受死。相较之下,张郃气节有亏,但人们并未过多指责于他。

张辽和陈宫、高顺同为吕布手下,陈宫和高顺在吕布兵败后,伸颈就刑,慷慨就义,坚贞不屈。而人们对张辽的关注,更多在他后来的威震逍遥津上。

是否张郃、张辽,以及王平、姜维,因为他们投降的次数只有一次,而降后日望日隆,因此不会落到“三姓家奴”的骂名呢?

这一点,似乎可以从庞德和于禁的身上得到印证。

庞德原是马超的手下,在马超兵败后降曹,后随于禁入救樊城之危,遭关羽水淹七军,成了关羽的俘虏。关羽敬重他是条汉子,以高官厚职劝降,庞德怒目不跪,最终殒身殉节。

于禁和庞德一起做了关羽的俘虏,先降关羽,而在关羽大意失荆州后,再降东吴,于是被世人认为节操碎了一地。

曹操对于禁的评价是:“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及庞德也!”

于禁一降成千古恨,吕布被骂三姓家奴,此人三换门庭却未失忠义名

在东吴,曾经背叛王朗投入东吴的虞翻觉得自己只降过一次,而于禁降了两次,就五十步斥责一百步,看见于禁和孙权并马而行,喝斥道:“尔降虏,何敢与吾君齐马首乎!”扬起马鞭就打。

曹丕篡位称帝后,孙权上表称臣,于禁得以重回曹魏阵营,但已经物是人非。

于禁去拜谒曹操的陵墓,曹丕命人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于禁降服的图画高挂于陵墓旁,以此来羞辱于禁。

于禁羞惭不堪,不久病死,获恶谥号为“厉侯”。

显然,东吴虞翻就是以自己只降一次而于禁连降了两次来作为划分节操有无的标准的。

但有一个人,也同样降了两次,却获得了世人的敬重。

此人就是巴西阆中(今四川阆中)人黄权。

黄权年轻时任巴西郡吏,后来被益州牧刘璋征召为主簿。

刘璋懦弱,不能制父亲旧部张鲁,屡受其扰,苦不堪言。

已经与刘备有了勾结的张松、法正等人,借机劝刘璋迎接刘备入蜀以抗张鲁。

这是一条引狼入室之计。

但刘璋一来认为刘备与自己同为刘氏宗室,不至于同室操戈;二来也想让刘备和张鲁来个鹤蚌相争,自己坐收渔翁之利,傻乎乎地听信了张松的话,热情邀请刘备率军入川。

于禁一降成千古恨,吕布被骂三姓家奴,此人三换门庭却未失忠义名

黄权大惊失色,急谏说:“左将军刘备有骁名,今请他来蜀,若以部曲相遇,则不称其心,若以宾客礼待,则一国不容二君。一旦宾客有泰山之安,那么主人就有累卵之危。但可闭境,以待时变。”

刘璋鬼迷心窍,不听,斥黄权为广汉县长。

事态的发展果然如黄权所说,刘备入川后没几年便夺取了益州。

补一句,当时劝谏刘璋的不止黄权一人,比如从事王累,他甚至将自己倒挂于城楼之上,以死相谏,最后割断绳索坠地身亡。

再比如名将张任,不但多次谏阻,还在刘备发起攻击时,举兵与刘备相斗,一度杀得刘备落荒而逃。

张任在战败被俘后,拒绝了刘备的劝降,大呼“老臣终不复事二主矣”,壮烈就死。

尽管黄权是到坚守刘璋出降后,才出城归降刘备的。

但在张任、王累等人的映照之下,黄权的投降行为让著作《三国演义》的罗贯中非常愤怒,他写了首诗来痛斥黄权:

倒挂城门捧谏章,拼将一死报刘璋。

黄权折齿终降备,矢节何如王累刚!

然而,投身于刘备阵营后黄权,他对刘备的忠心,一如之前对刘彰的忠心。他根据自己的见识,设计帮助刘备铲除豪强、安抚百姓,抑制土地兼并,还屡向献谋国良策。

于禁一降成千古恨,吕布被骂三姓家奴,此人三换门庭却未失忠义名

曹操南征张鲁,张鲁败逃巴中。黄权不失时机向刘备建言:“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为割蜀之股臂也。”

于是就有了汉中之战,刘备攻杀曹操帐下名将夏侯渊,占领汉中。

很多人只知道攻取汉中主要依靠法正的谋略,却不知道这些“皆权本谋也”。

刘备称帝后不久,以替关羽复仇为名,倾尽全国兵力东下攻击孙权,意图夺回荆州。

黄权如当年劝刘彰一样劝谏刘备说:“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当寇,陛下宜为后镇。”

刘备没有听从,为了清除不和谐的声音,把黄权打发到江北防备曹魏。

结果,刘备在猇亭之战落败,尽丧国内精锐,狼狈不堪地逃往白帝城。

于禁一降成千古恨,吕布被骂三姓家奴,此人三换门庭却未失忠义名

驻守江北的黄权归途被断,无可奈何,举旗降曹魏。

黄权得到了曹丕的厚待,被拜为镇南将军,加侍中,封育阳侯,官爵比在蜀中时还要高。

曹丕把他媲美于汉初的陈平、韩信,说:“君舍逆效顺,欲追踪陈、韩邪?”

黄权满面羞惭,答对:“臣过受刘主殊遇,降吴不可,还蜀无路,是以归命。且败军之将,免死为幸,何古人之可慕也!”

曹丕愈加喜爱,让他同车陪乘,以示亲昵。

罗贯中愈加痛恨,再作一诗痛骂云:

降吴不可却降曹,忠义安能事两朝?

堪叹黄权惜一死,紫阳书法不轻饶。

然而,刘备并未责怪黄权。

刘备到了白帝城,惊魂稍定,细思黄权之前的建议,后悔不迭,慨叹说:“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下令善待黄权的家属,谁也不许加害。

黄权连续两次变换阵营,分别侍奉过刘彰、刘备、曹叡、曹芳数主,之所以没被骂成“三姓家奴”,根源就在于刘备所说的“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他每侍奉一主,都克勤克俭、兢兢业业,尽到了自己做臣子的本分。反观吕布之流,三心两意,阴怀异志,在这个阵营还未立定脚跟,又已思谋着要害主自立;而于禁深孚曹操重望,手掌大军,最终却是“孤不负于禁,禁已负孤也”,当然就为后人所不齿了。

于禁一降成千古恨,吕布被骂三姓家奴,此人三换门庭却未失忠义名

黄权在魏国官运亨通,做到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享受同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级别的的待遇,位极人臣。

魏帝曹芳正始元年(240年),黄权寿终正寝,谥号“景”。

黄权留在蜀中的儿子黄崇也有乃父之风,有勇有谋,忠肝义胆,官至尚书郎,蜀汉灭亡时随诸葛瞻战死于绵竹。

本文作者:覃仕勇说史(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5322938968637965/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于禁   吕布   黄权   刘备   曹操   陈宫   张任   曹丕   刘璋   关羽   庞德   三国   审配   王累   张辽   张鲁   张郃   高顺   阆中   荀彧   虞翻   袁绍   法正   孙权   三国演义   四川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