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集信息网

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辽东凤凰城老满洲旗人的熟皮子为什么那么有名?

网络整理 2019-04-23 国内新闻


辽东凤凰城老满洲旗人的熟皮子为什么那么有名?


辽东凤凰城白旗后营子和黄旗后堡子的老满洲人,是康熙年间从北京、福建、广西、贵州回拨的看边旗人,最早的是康熙二十四年,二十六年至二十八年为多,最晚的还有乾隆四十五年从四川和陕西回拨的八旗子弟兵。

所谓回拨看边,说白了,就是陈满洲人跟着罕王打天下以后,历时百年的勇武八旗,在顺治入关平定天下以后,于康熙爷中后期天下太平之时,国家转入和平建设时期,马放南山,刀枪入库。朝廷裁撤军队,逐步降低八旗军队和子弟供养待遇。其中有这么几万八旗军眷(按照一个正身旗兵五个眷属、五个绿营俘虏、三十个家属的比例。平均一个满洲正身旗人人家一次回拨哥兄弟五六人到七八人不等,眷属随从二百四五十人,按家族集中安置),被朝廷陆续分派到辽东凤凰城,沿着顺治初年划定的柳条边看边驻防,采取戍边屯垦之策,一方面保持八旗军队格局,给予组织化管理和供养,一方面由盛京将军衙门给予红册子册封封地、驻猎山峦、分营地、营堡住房营房等。

八旗回拨辽东凤凰城以后,亦兵亦农,乾隆四十五年之后八旗看边人家添丁进口就不再增加月饷钱粮,旗兵员额和养育兵员额都不再增加,每家自己有执谱人一支有资格继承朝廷供养的月饷钱粮,其余兄弟及眷属就靠封地和驻猎山峦自谋生路。而且对当初回拨的绿营俘虏随从的汉军及家属的供奉也逐渐精简。在回拨开始的康熙二十四年前后,为了修造柳条边施工,朝廷允许回拨八旗正身旗人带一些俘虏做为随处回拨,充当修建柳条边的工匠。按照一个旗兵带五个俘虏的员额,这些俘虏主要是八旗军队在福建、广西、贵州、四川平定三番战争中所俘虏的汉军,当然也有康熙二十八年前后回拨八旗临时在北京赎买招募的汉人流民。这些汉军按照一个人五个家属的比例来到辽东凤凰城,编为绿营,也是在旗的满洲人(随旗)。


辽东凤凰城老满洲旗人的熟皮子为什么那么有名?


至此三百五十年左右,辽东凤凰城的满洲人就不断休养生息,逐渐扩大封猎地,在原来红册子封地的基础上,扩边展沿,甚至跑马占地,开荒造田,逐渐形成今天的黄白二旗两红旗两兰旗的格局,人口也增加到二十万出头,其中正身旗人中的陈满洲旗人也不下十万。

自康熙二十四年至今三百余年,长期保持八旗体制内生产生活和戍边屯垦,这些陈满洲旗人人家营城旗堡不乱,满洲生活习俗不变,也算是满洲八旗的幸事。

白旗和南红旗相邻的前营大碾子,那家皮房子,就是老那家世代传承的满洲加工皮革的,满洲人自古就养猪,吃猪肉,穿和用皮衣皮具。三百年以熟皮子为业。

那家大爷讲古不仅仅是说故事,更是传习俗和手艺人品。满洲人生活在长白山周边,自古养猪、狩猎,谋取皮革,并通过加工皮革制作服装和工具、饰品。最普通的最平常也最多的是熟猪皮,猪皮熟皮制革后是没有毛的光板皮,做衣服、做鞋、做包包、做带兜、做饰品、

老满洲人熟皮子,分为熟和揉两个活,俗称脏活和净活。满洲人得猪皮多在冬季,皮子一般为冻干,非常坚硬,也没有脱毛,猪皮,鹿皮、牛皮、马皮基本都是冻干散放。皮革没有做脱脂和净化处理,这样的皮子不能使用,会腐烂、发愁、不结实。老满洲人处理皮革第一步是在夏天,六月天,用碱用硝来熟化皮革,实际上就是去除皮革上的毛发、脂肪、脏水脏泥等。猪皮和猎物皮,杀割的当时并不做处理,基本都粘油粘脂肪,也会粘脏血水、赃物。必须要做去污和去脂、净化处理。


辽东凤凰城老满洲旗人的熟皮子为什么那么有名?


老那家为了制革的硝,祖上的时候每隔十二年,都会组织哥们兄弟去红眼哈塘捡硝。捡硝是一项大工程,要从辽东凤凰城往北走二千里,到今天的大庆一带的沼泽湿地,在地面上捡拾芒硝(地皮上的白色碱料),实际上就是在盐碱的沼泽湿地里刮地面的碱料,把白花花的含硝泥土搂起来,再用大锅煮水蒸发,最后形成芒硝(碱料)。一次一个家族七八个人,要弄几百斤、上千斤。用车拉回凤凰城。当然清末和民国以后就是购买了,不用自己家去制硝了。不过那家大爷讲古,这一段讲古最多最细,因为几乎每一次去,都会死人。冬天去会冻死人、春秋去会病死人。这是一定风险的制革人家的悲剧。

老满洲旗人制革是手工,纯家庭作坊,每年就工作一次,六月脏活,八月到冬天净活。一年也加工不了多少皮革。

近乎一年积攒的生皮子,都是冻干和晾晒干的生硬脏皮革,五月下六月头开始,集中放进脏水泡子里回生(回软),吃水软化之后,拿出来淋干水,趁潮湿,用玉米面和炉灶灰、炭灰涂在皮革的内面,目的是把皮革上的脂肪,血水、泥土去除。用灰和面粉搓,蹭,磨。然后平铺在专用的板凳上,皮匠坐于一头,皮革内里面朝上铺在另一头,用钉板夹住,工匠用手工弯刀开始刮去皮面上粘着的脂肪和赃物、丝拉皮等。刮干净。再把脏皮子放进臭水池浸泡。臭水沟里面的臭水是用石灰、芒硝(火碱)调和成,因为在六月泡脏皮革,发酵三天,臭气熏天。特别脏。

臭水浸泡过程中,每天早上开始就翻动,一天无数遍。三天五天不等,好了的皮革,脱毛了,漂白了,脱脂了。

逐张捞出来,风干,再冲洗散上面粉,搓。再用一次芒硝水反复擦抹皮革外面(有毛根的外面)再用弯刀刮净脂肪和毛根。

然后开始用面粉反复搓,去脂肪、去味道。再用清水洗净,浸泡半天,反复换水,清晰干净为止。最后取出阴干,在大房子里挂着阴干,不得晒太阳。


辽东凤凰城老满洲旗人的熟皮子为什么那么有名?


这次阴干时间长,得半月十天,或者几十天。皮板近乎又板硬,熟皮子的脏活的工艺也就算结束了。接下来,到了秋天,天干了,熟皮子就到了第二步净活的阶段,也叫揉皮的阶段。

熟的阶段结束了,就开始净。所谓净,净活,也是分两步。第一步是干净的净。还是用面粉。玉米面,撒在阴干半干的皮革上,用手搓,细搓,直到把皮子错的略微回软。然后把皮革卷起来,卷成卷。用类似杠杆的杆子压。杠杆的原理是杆子的一头固定在一个有凹凸的(类似洗衣板的槽)木头板的头上,皮卷放在凹凸的木板上,靠近抬起的杆子下,匠人按压杠子的另外一头,利用杠杆原理,不断的压皮卷,压一次,翻动一次皮卷,不断反复的揉压。这个作用逐渐把皮革由干硬,变成柔软。越来越柔软。最后这皮革就变成了布匹一样柔顺柔软。这皮料子就成了。

可以裁剪,可以做衣服,做帽子,做鞋子,做带子,做兜子,做饰品。结实,耐用,不坏,不腐。

满洲人喜欢皮衣皮具皮革制品,一说是气候冷,一说是皮革好。穷穿皮,富穿貂,人模狗样的也夹个皮包。

加工细皮子,工艺的关键是净皮子。皮革大部分是初冬的货,冻干以后,等到来年初夏开始加工。第一道工序是皮革的回软,用温毛巾擦干硬的皮板内侧(长毛的是外侧),逐渐把皮子软化。一面用温毛巾擦湿,一面往上撒玉米面,用手搓。然后就开始铲除皮面上粘着的脂肪,剃刀是弯月到,凹面朝前,顺着皮板逐渐戕除皮革里面粘着的脂肪、去污。刮净了,再用玉米面搓。接下来就是细活的关键了,把皮革翻过来,用最细的玉米面搓有毛的毛面和毛绒。这个细玉米面难搞,需要用箩过,用石头碾子反复磨压玉米面,制造最细的玉米面。辽东凤凰城黄白二旗两红旗两兰的制皮之家那家祖居之所以叫大碾子,这个碾子的磨房,自古就是方圆百里有名的大碾子。

这道工艺最关键的技术是秘而不宣的手法,连女儿女婿都不传。表面上看,是用最细的玉米面撒在毛绒上,然后像母鸡浮土一样,逐渐地用手搓揉毛绒之内的玉米面,搓的作用是用玉米面把毛绒上的污物清楚干净,去污去味去油脂,越搓毛绒越干净越有光泽。这道工艺最核心的作用是确保以后毛绒牢固、不掉毛、不腐烂、没有异味。最关键的手法,那大爷家的外人没有人知道。据那大爷说古的段子里讲,全家最知道这个手法技艺的就一个人,那家玛妈(奶奶、太太,老太太),以后就是当家大媳妇,一辈人,只穿一个人。其他儿子兄弟,都只能听玛妈口传一点。而且玛妈口传一年就一次,而且就在三十年夜饭饭桌上,口传一遍。绝技。确保本家的细皮子的品质。几百年的名声。

细皮子价格的升值空间巨大,皮匠发财就在于此。那家在大碾子代代生息也发不了大财,根本上是细活少。旗人工匠又不对外承揽活计,本组内干一干。温饱而已。

作者凤城白旗三台

满族文化网出品,转载请注明。

本文作者:满族文化网(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2704851438141960/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满族   康熙   福建   乾隆   顺治帝   广西   贵州   四川   养猪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