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集信息网

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他一心想做诸葛亮,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为何却被视作乱臣贼子?

网络整理 2019-04-21 国内新闻

两晋南北朝人物志-(二十七)桓温(下)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集体,当走上其巅峰之后,都将不可避免地走上下坡路。王朝如大唐,人物如曹操、桓温,都是如此。

对于曹操而言,平荆州就是他军事生涯的顶点,而他不仅没有收手,还立刻发动了对江东和刘备的战争,最后在赤壁一败涂地。自此以后,曹操的军事生涯乏善可陈,再不复往日的辉煌。

他一心想做诸葛亮,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为何却被视作乱臣贼子?

而桓温也是如此,两次无果而终的北伐就是他军事生涯的最顶峰。先克长安,再复洛阳,拜谒晋朝皇陵,并且还安排了守陵的县令,这就已经是他所能做到的极限了。

不一定是桓温没能力,没守住两京的责任并不全在他,甚至可以说他都不用负责。而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东晋朝廷根本不支持他北伐。

这当然也是有客观原因的,毕竟当时的南方经济还远不如北方,无力支持大军劳师远征。而就算经济足够支撑,晋朝朝廷也很难对桓温北伐予以全力支持,原因很简单——功劳都是你的,皇位是不是就该换人了?

他一心想做诸葛亮,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为何却被视作乱臣贼子?

作为一个欺负孤儿寡母、靠政变上台的王朝,对权臣的恐惧是镌刻在它DNA里的东西。因此,东晋朝廷不仅在桓温北伐的后勤补给上故意拖沓,还断然拒绝了桓温要求其迁都洛阳的要求,甚至就连桓温屯田河南的建议也予以否定!

在这种政治环境下,桓温硬着头皮发动了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北伐。这一次北伐和前两次一样,先挖运河再运兵,前期在于前燕的战争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战果;结果不久就遭遇大旱,运河堰塞,桓温军被迫上岸徒步作战,被前燕军打得大败,一战损失了三万人,北伐也只好草草收场。

他一心想做诸葛亮,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为何却被视作乱臣贼子?

自己的土地和人民都不要,那就别怪别人有想法了。而此时的桓温,也逐渐展现出他想要比肩曹操和司马懿父子的志向了。

桓温的发色都是紫色的,因此年轻时就有人把他比作孙仲谋,他也相当引以为荣;而当他年岁大了以后,却又常常自比魏武、晋宣,还在路过王敦的坟头的时候高声说“可人,可人!”其不臣之心,也就昭然若揭了。

他一心想做诸葛亮,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为何却被视作乱臣贼子?

历代史书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基本都认为这是桓温在打了败仗以后想要通过政治安排找补回来,对此评价也不高。然而我却认为,这只是桓温想要营造一个适合自己的环境,以方便自己开展北伐工作而已。

因为翻遍史书,即使是对桓温不友好的史料,也都承认桓温“性简朴”,而且对朝廷授予他的财物基本也都是能推就推,家中没蓄积多少私财。这样的人,不像是贪图高官厚禄的人,而从他要求的待遇来看,也不像是要篡位的人。

他一心想做诸葛亮,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为何却被视作乱臣贼子?

第三次北伐之后,桓温对坐在帝位上的晋废帝越来越不满意,最终在手下人的建议下废掉了他,并且换上了比较听话的简文帝司马昱。而对那位废帝,桓温并没有杀他,他反而活的比桓温和司马昱还长;而把司马昱扶植上台以后,桓温要的是什么呢?“诏温依诸葛亮故事”而已,可并不是“萧何故事”(一般来说后世只要“萧何故事”就是篡权的先兆)!

他一心想做诸葛亮,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为何却被视作乱臣贼子?

如果桓温真的只想做诸葛亮的话,那他的举措可以说得通了:诸葛亮在白帝城是被授予“君可自取”的权力的,虽然后人对“君可自取”有争议,但基本都认为这至少赋予了诸葛亮行废立之事的权力,桓温废掉废帝而扶植简文帝,不也是“自取”么?

而悲剧的是,行完废立之事的桓温,已经不可能再北伐了,因为他的所有举动都被视作是要行篡逆之事的前奏。毕竟你不是什么托孤大臣,还和皇室祖上有着世仇,你敢行废立之事,那不就是说明你想自己干么?

他一心想做诸葛亮,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为何却被视作乱臣贼子?

愈发郁郁不得志的桓温,既不能北伐,也无法更进一步,而面对朝野上下越来越反对他的众臣,他也终于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学曹操。

已经不满足于做诸葛亮的桓温,对权力也越来越渴求——他越来越多的干预朝政,越来越不满于只当一个臣子,在简文帝行将驾崩的时候,他频频暗示,想要皇帝禅位给自己,或者只是给予自己周公辅政的权力(老实讲作为司马昱儿子的堂姐夫,他确实可以这么干),结果奏疏还没送到御前,司马昱就已经驾鹤西去了。

他一心想做诸葛亮,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为何却被视作乱臣贼子?

大失所望的桓温,再也没有任何奋斗的希望。他不再北伐,也无心再操控朝政,就这么浑浑噩噩地走向了生命的终点。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曾经豪气干云、剑指中原的桓大将军,已经彻底变成了一个市侩的小老头。

就在他去世前不久,桓温还在暗示朝廷,请求给自己加九锡。而主政的谢安等人对此也没啥好办法,就是一个字——拖。深谙此中意义的桓温也不再奢求有什么特殊待遇,只对自己的弟弟、即将接任上游统帅的桓冲说:“我死以后,谢安不是你动的了!”便在抑郁中一命呜呼。

他一心想做诸葛亮,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为何却被视作乱臣贼子?

公元373年,为父报仇的少年英雄、晋明帝的驸马、东晋最伟大的将领之一、北伐统帅、擅行废立的权臣、南郡郡公桓温——死了。

写到这里,我有些恍惚,因为这是一个太过于真实、又太过于悲剧的故事。

桓温和东晋的爱恨情仇,从他第一次北伐的一百年前就开始:

他们家里人被司马懿杀过,也为司马懿的直系后人送过命,他本人还是司马懿的玄孙女婿;

他曾经为东晋的版图的扩张立过汗马功劳,却在生命的最后十年成了东晋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他也曾是万众敬仰的英雄,却最终变成了几乎所有人敢怒不敢言的对象;

当所有人以为他都要篡位的时候,他却止住了,还告诉自己的弟弟也别这么干。

时也?命也?

从桓温的一生中,我仿佛看见了我们每个人的倒影。因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活在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网中,每个举动都会被解读成不同的意义,甚至是与本意背道而驰的意义。

桓温的故事,可以到此为止了。而历史的车轮,却绝不会就此停止。在他死后八年,南北方终于爆发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也就是著名的淝水之战。而有关淝水之战的前情,却需要往前再倒退三十年,回到冉闵殒命的那一刻,再次复盘。

他一心想做诸葛亮,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为何却被视作乱臣贼子?

而这,就是我们明天要讲的故事了。

本文作者:青言论史(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1547787722555911/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诸葛亮   桓温   东晋   晋简文帝   司马懿   晋朝   曹操   萧何   唐朝   王敦   周公旦   谢安   徒步   孙权   刘备   先克   南北朝   荆州   长安   经济   赤壁之战   政治   一战   河南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